跳到主要內容

你還在用情緒影響他人行為嗎?貼心舉動有更意想不到效果



接近傍晚,住宅鬧區的連鎖速食店,開始擠進絡繹不絕的下班下課人潮,從原先兩個收銀櫃檯,五~六組客人的等候,又多加開一個收銀櫃台做點餐,但不到兩分鐘時間,新家開的收銀櫃檯一樣併排出五~六組客人。

排隊等餐時間,每組客人的交談聲,此起彼落。有些閒聊著新餐點口味,有些閒聊著今天工作上的瑣事,不管是談些什麼,無非是在這短暫等候時間,放鬆一下心情。
.
!」的一聲,是餐盤落下了,聲音不大,但加上服務員嚴肅口吻「麻煩注意螢幕上方編號取餐!」,已經足夠使排隊人潮有所警覺了。接著,不久,櫃台端又大聲傳出「領餐務必出示取餐編號」等說話聲。這些提醒,或許在人潮眾多時,著實重要,是一種指揮交通,使通行順暢的概念,只不過,當時氣氛,瞬間冷卻許多,多組客人,開始手拿著號碼紙條,緊盯著櫃檯上方的顯示螢幕,他們表情隨然看不出不悅,但卻也看出他們不輕鬆的狀態。

此時,自己心想,提醒固然必要,不過,若想使氣氛不冷卻,有沒有其他更好方法呢?當下無解。
.
說的有趣,當天晚上,在六坪大的異國小店中,找到了答案!這間異國小店賣著各種泰式茶飲,品項種類多達四~五十種,愈晚愈是滿滿排隊人潮,狹窄空間裡,簡單分工,四位店員俐落的調配茶飲,一位店員則是笑臉迎人,招呼客人點餐。如同傍晚情景重現,等待的同時,每組客人的交談聲,此起彼落,但或許是室外空間,交談聲量又更顯得大聲了。

這時候點餐人員,一樣會先提醒你的取餐號碼,只不過,準備出飲品的時候,她會先喊出號碼,並走出櫃檯,親自拿給你。這小舉動,看似沒什麼,卻也帶出不小漣漪效應,除了從她手中,親自拿到餐點,會格外感到貼心外(就是我自己),自己也發現其他等候的人,也會慢慢地停下話題,仔細聆聽店員叫號,如此的人類心理及行為,使自己感到好奇與特別。
.
不過,事後想一想,職場生活中,小事情使我們格外感到貼心的舉動,實在不少。像是「你今天早上趕著出門上班,一進公司才發現沒早餐,坐在旁邊,交情普通的同事,特地將他的高纖豆漿分給你」,又或是「你放在公司冰箱的午餐便當,坐在旁邊,交情普通的同事,將他的便當放進電鍋內的時候,順手幫了你」。

此時,你一定會察覺到,人與人貼心的互動,關鍵就在於,「交情普通,或甚至完全沒有交情的人,順手幫你完成,某件你必須做的事情」



留言

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

當你客氣時,別人再也不會厚臉皮了

瑢萱、淑娟、鎧暄三位女生,都在同一部門,每到下午茶時間,座位在兩人中間的淑娟,總是耐不住性子,拿出昨天才網購的美食,想與部門內的姊妹淘們分享。 鎧暄剛進公司不到兩個月,與同事們彷彿還沒熱開,但淑娟就像大姊姊一樣,非常熱心,也很會照顧新進同事。 有一天,淑娟拿出剛韓國剛上市的餅乾,很開心地對座位右邊的鎧暄說:「鎧暄 ~ 鎧暄 ~ 快吃吃看 ~~ 快吃吃看 ~~ 甜而又不膩喔 ~ 」 我一眼在旁只見,鎧暄尷尬笑得連忙揮手說:「先不用 ~ 先不用 ~ 沒關係。」 當下,淑娟倒很輕鬆,轉到左邊,都還沒拿出餅乾,才正要說,瑢萱一把就拿走了說:「這超有名超好吃的 ~~~ 」,接著,就是女生們的開始妳一句我一句,下午時間 (coffee time) 正式展開。 第二天,淑娟似乎覺得某一款防曬乳特別好用,一如往常習慣的,朝向鎧暄說:「鎧暄 ~ 等等中午假如要出去買中餐,記得一定要用一下這罐 ~~ 」 一樣只見,鎧暄一如往常習慣的,尷尬笑得,連忙揮著手說:「先不用 ~ 先不用 ~ 沒關係的。」 這次,淑娟真的有點尷尬了,但還是很打圓場的說「那鎧暄 ~ 妳假如等等要用,在自己拿吧。」 這樣的情景在企業裡,可能都不陌生,你們一定也瞭解,故事中的鎧暄絕對不是想使淑娟尷尬的人,只是就害羞、不好意思或怕欠人家人情的心理因素所造成的干擾。 但是有時候人情可是越欠越好啊 ~ 今天妳拿了別人餅乾,就改天回請飲料就好了,這樣人與人之間的互相,反而才是維持感情的好方法。但若妳都很客氣,別人下次也不會想強求妳了,畢竟妳也都說「先不用了 ~ 」。 另外,上述的概念套用在職場工作時的團結合作,也是一樣的邏輯。若妳明明工作太多,都忙不過來了,當主管或同事間伸出援手,想支援妳或幫忙妳時,千萬別再說「先不用 ~ 先不用 ~ 沒關係的」,因為他們可能也會覺得你自己可以做到的,之後,自然而然,你就變成一個人獨立作業了。

史上極惡「心靈陷阱」的 暗黑心機 操控心理學:識破61種騙術套路,別讓自己成了待宰羔羊_方言文化出版│讀書心得│

邵琪是一位對於活動企劃非常有想法的新世代,天馬行空的想法,令其他行銷公司都甘拜下風。老闆也非常欣賞她,而邵琪每次所提的計畫案,都相當的支持與讚賞。但邵琪這兩~三年下來,發現自己的活動預算總是有限,能變出的花樣似乎也就某些點子再做替換及拼湊了,只要有超出預算的,老闆在會議上總是百分百支持,但最後就還是會被否決掉,這樣類似的職場場景不陌生,可能原因很多,而書中提了其中一個觀點,是我們在職場中,主管偶爾會應用的領導技巧。 老闆(或主管),總是常說「你把自己的意見與想法多說出來吧,我不會生氣的」「你的想發相當好啊,等等會議上,可以多與其他組員分享,我相信這企劃一定可以如期通過的。」 這樣方式會使員工容易以為自己成功說服老闆(或主管),同時,也容易讓員工感受到想法被受尊重的感覺。 但老闆或主管考量,可能因經費過高、怕傷到你的自尊心,所以可能會在會議中,已安排好暗樁,好讓在雙方都和氣的情況下,通過原先老闆(或主管)預定通過的企劃案,而你的企劃案就這樣被否決了。 另外,書中也提及許多日常生活中,我們用餐或購買物品時,容易掉了的暗黑手法。進餐廳,看了餐單,不點套餐的人,可能點完主食,就遞單了,但有時候這時機靈的服務生總會說「有紅酒及白酒,請問您要哪一種?」;但比較樸實的服務生就會說「餐後,有需要來點飲料嗎?」 而面對機靈的服務生突然丟出「要點葡萄酒」,接著又被強迫「紅酒或白酒」中二選一,我們通常第一直覺容易忘記自己還有其他選擇,而被誘導致「二選一」的方向。 而面對樸實的服務生,少了選擇,便使我們增加立即可做否決的機會。 購物商品時也是如此,我們常看大賣場所寄來的特價單,因特價單上總會出現「中元普渡檔期時間」「中秋烤肉檔期時間」這接標語總是促使群眾,想說搶幾項便宜,但最後買完後購物袋所裝的商品,大部分分成兩種可能,第一「雖然買了原先預定的商品,但卻買了更多想都沒想過的商品」,第二「買了更多想都沒想過的商品,原先預定的商品卻忘了買。」這也就是書中提到的「超值商品」圈套,當我們沒去到大賣場時,單只看超值商品會覺得很划算,但到了大賣場會發現 琳琅滿目商品,似乎都很划算,等回家後,將購物袋中商品一件一件拿出來時,「登愣!」 本書作者是樺旦純,是日本心理學家。因此,書中形容日常生活、職場交易、人際關係及男女感情關係時,多...

每個菜鳥階段,都會遇到的時期-「給足主管面子」?

    不知道你是否曾遇過?主管分配一個任務給你,沒給太多方向,只給你二個星期時間,需要將計畫的骨架、內容,甚至細節都聯繫好後,再跟他報告。於是,你興沖沖的,覺得這是個大好機會,可以好好表現自己。開始多次登門拜訪,確認業主所需方向,以及將業主的構想,一一與合作廠商溝通,歷經千辛萬苦,與業主及合作廠商雙方都談妥的 A 計畫,總算大功告成,眼看與主管報告時限,只剩一、兩天,趕緊連夜趕工的,依照公司格式寫完後,呈上給主管。 一心想,這 A 計畫可能不到完美,到可以被稱讚,至少也不會有太大的修改,畢竟是與業主及合作廠商雙方都談妥的 A 計畫。沒想到,換來的卻是一陣責罵! 這段故事的主角「廷蓁」,是一位大學新鮮人,對於自己的辛勞,所換來的一頓責罵,感到好不值得!原因是: 主管竟然一開頭就說「廷蓁,怎麼會用這 A 計畫呢?與我跟陳科長 ( 業主 ) 及林小姐 ( 合作廠商 ) ,認識多年,合作這麼多次經驗,這 A 計畫是不會通過的!」 此時,廷蓁皺著眉、愁著臉,不發一語,納悶著眼睛看著主管。 「因為這種 A 計畫啊,現在看是沒問題,再往上呈上去,一定會被退回的,到時候要再花時間改,時間上,肯定會很趕!」主管說完後,並接著說「這次擺攤活動要完全依照今年節日活動主題,你看 32 號及 49 號等攤位,都太偏離主題了,不適合,再從新找吧!」「衣服款式也不夠可愛、討喜,也另外找吧!」「這些國外電影片商,可能在購買版權,也不容易!」就這樣東改變西調整,顯然的,計畫已從 A 計畫,完全變成 B 計畫了。 看著幾乎滿頁紅色字體的 A 計畫,廷蓁滿腹委屈,卻是有苦說不出。不過,過了幾天後,有趣的事情發生了,當廷蓁把主管所要求的 B 計畫,用電子郵件傳送給業主及合作廠商後,戰爭一觸即發的展開,先是合作廠商打電話來說「談好的設計版,怎麼又要改了」,接著業主打過來更是說「我們要的是 A 計畫,你這次傳來的 B 計畫,是要幹嘛?」雖然,主管顯然不斷地解釋修改成 B 計畫的用意,但似乎最後,依舊無法挽回淘汰 B 計畫的局面! 只是這故事相當有趣的是,明明就是談好的 A 計畫,為何主管偏要改成 B 計畫,又換來一面倒,業主及合作廠商的負面評論呢?難道是主管誤判情勢嗎? 其實,有部分資深主管,對於大學新鮮人或跨領域...